仲夏端午 如此出粽——小十一班
发布者:李思斯 日期:2021-06-14
访问次数:411
“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大鼓。一、二、三四五,你包粽子我跳舞。”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我们小十一班开展了端午节系列活动。
听,孩子们在念什么呢?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周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有关端午节的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屈原的爱国故事,也了解到原来端午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的。
端午节染红鸡蛋习俗由来已久,传说将蛋壳涂上红色,并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著,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寓着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那在班级里,小朋友们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蛋画上了漂亮的颜色和图案。
彩蛋的颜色多种多样,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蛋的欢喜
“撞蛋”是温州过端午的传统习俗,用彩色网袋将鸡蛋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逢凶化吉”。瞧,孩子们在听完老师端午节来历后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拿出自己带的蛋宝宝,摆好架势,“3、2、1,开始!”按规则,蛋头碰蛋头,谁的蛋坚持到最后不碎就赢啦!
孩子们神态各异,有的兴奋,有的羞怯,有的期待,真是有趣。“谁的鸡蛋碎了啊?”“我的!”“我的!”“还有我的!”,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说。
“我的蛋没碎!”冠军大声又自豪的举起自己的蛋,好大的一个鹅蛋啊!
原来鸡蛋不用画也可以变出漂亮的花纹呢~是怎么回事呢?一起跟着小十一班小朋友来看看吧!
把鸡蛋用纱布包起来,用绳子系紧,印花蛋初步完成啦~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既让孩子们在浓浓的气氛里了解了端午习俗——撞蛋,又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生活经验,还增进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他们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