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生活那些事——小三班班本课程

生活那些事

老师麻烦你中午多给我家的孩子喂点饭。

老师麻烦你叫我家的孩子多喝点水啊。

老师中午一定让宝宝睡一下,要不然放学回家又要打瞌睡了。

老师,我不会穿衣服。老师,我脱不了。

老师,什么时候才到帮我盖被子。

老师,我不会解纽扣。
每天一上班就会收到家长各种嘱咐的短信,午餐后午睡前,都会上演一场“求助大战”,有的孩子拿着衣服求助老师、有的在原地默默等待、有的则干脆不穿、有的孩子在老师旁边哭着,每天班级最混乱的时候莫过于这个环节,此起彼伏的呼喊声让三位老师手忙脚乱。另外,每天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水杯都是满满一大壶,在老师的提醒下,孩子们喝水的欲望还不是很强烈。小班孩子入园时间短,动手能力都比较弱。
面对这种情况,结合我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提高自理能力的需求,我们小三班开启《生活那些事》课程之旅。
吃饭这件事
吃饭对于每个人来说
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对于孩子们来说,
在幼儿园吃饭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经过前期的过渡,我们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了,但每次进餐环节都会听到小伙伴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老师,我不想吃饭!

老师,我不要吃青菜。

老师,我的饭菜打翻了!

老师,我只吃肉可以吗?

老师,我的饭饭掉在地上了。

老师,我妈妈说我咳嗽,不能吃饭饭和青菜......


为了了解孩子们都喜欢吃哪些食物,我们给孩子和家长分发了调查表,了解孩子们爱吃的食物有哪些?

调查表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孩子了解不挑食的好处,要争做光盘宝宝。孩子由最初的叫喊老师来喂饭,到现在能自主进餐,并能将餐具整理好,每一次乖乖用餐都是孩子们进步的表现,除此之外,孩子们在幼儿园能好好吃饭,回家也能坚持自己吃,不用妈妈喂。










基于孩子们能自主吃饭了,我们就引导孩子去寻找生活中的爱惜粮食标志。






并将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爱惜粮食标志,送给相应的餐厅,为光盘行动做小小的宣传。





为了增加孩子们自己吃饭的喜爱程度,我们利用家园合作,一起制作了造型奇特的米饭,让孩子们品尝米饭的不同吃法。






整个活动下来之后,孩子们不仅养成了较好的饮食习惯,而且在饭后还养成了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喝水是大事
我们在项目化实施前了解下孩子对白开水和饮料的喜欢程度,用投票的方式了解孩子们的想法。




结合谈话方式,将孩子们对喝水喜欢程度做了简单的统计分享。针对喝水喜欢程度分析:1.孩子们在家只喜欢啊喝甜甜的水,不喜欢喝没有味道的白开水。2.班级能主动按照需求喝水的孩子占小部分,他们喝水不需要大人提醒喝催促。3.班级由小一部分幼儿,需要大人督促才会愿意去拿水杯喝水,哪怕是口渴了,也不太愿意自己去喝,除非大人端给他们。4.班级由很大一部分孩子奴喜欢喝水,怎么都不喝,每天背来背去的水杯,成了装饰。

通过对班级四个孩子进行个案观察记录和发现,他们在项目化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喝水情况对比图。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喝水的喜爱程度是有变化的。通过这四个孩子对喝水情况的改善,我们也看到了这个喝水项目化的微小成果。


WINTER

午睡拍了拍你
《午睡拍了拍你》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鼓励孩子自主入睡,在观察完孩子们的午睡情况后,针对孩子对午睡的喜爱程度,以及能否自主入睡的占比程度。并筛选了几个午睡特别困难的孩子进行了小小的采访。



针对孩子需要陪睡的现象我们号召家长在家为幼儿准备一个故事,然后每天播放一个家长的“午间故事”,让孩子能更好地入睡。

与此同时我们还鼓励家长让部分入睡比较困难的幼儿带着自己喜欢的安抚物品入园,为了孩子能更好地自主入睡。



教师反思
教师反思一:在生活中,如何让孩子吃饭更有兴趣呢?每个孩子都爱表现自己,这时,教师应抓住幼儿“爱表现”“好表现”的心理,从言语、物质和行动三方面实施激励政策,激发幼儿自主进餐的积极性。
教师反思二:在解决幼儿“喝水”的问题中,我们以个案观察为切入点,通过晨谈、区域活动、喝水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共同解决问题,赋权幼儿形成“自己主动喝水”的内驱力。
教师反思三:陶行知先生在《我们的信条》中提出生活力的概念,他认为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儿童向上长。在活动中孩子们关于午睡自己最想要的入睡方式,通过与家长一起筹备午间故事汇,鼓励孩子带上自己安抚物品来午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孩子们最迫切的需求,让孩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记录幼儿每一次发问、每一次试错、每一刻成长的痕迹。每一天都是成长,一次自理体验,虽有未知的挑战,仍将化成小朋友的成长养分。

文字 :徐晓雅
排版:胡 丹
图片:永嘉三幼小三班
审核:园务组
雅润信息小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