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风”范 童“筝”无限 --中四班班本课程:探索风筝
君有“风”范
童“筝”无限
课程起源
风筝,作为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玩具,至今依然十分受欢迎。它以其美丽的色彩和飘逸翻飞的动态美,吸引着孩子们。《童“筝”无限》这一班本课程主题源于春游那天孩子们对天上放的风筝很感兴趣,就此讨论开了......
老师,你看天上有飞机!
哇,飞机耶!老师,天上还有风筝,还是小鸟样子的。
哇!这个真好看。
老师,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
老师,风筝是怎样做出来的,我也想做一只风筝。
老师,我也想放风筝?。
我也要,我也要.......

面对孩子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和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感知风筝的结构特点,培养孩子讨论、探索的兴趣与能力,我和孩子们一起组织了此次主题教育活动———风筝满天飞。
看,我们还做了调查呢


“筝的世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长长的线,小小的轴,它们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地翻飞着。

木鹞
木鹊


纸鸢
风筝


风筝的种类:
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风筝、立体风筝、板子风筝、硬翅风筝、软翅风筝和自由类风筝等。

幼儿绘画了各种各样的风筝。

“风筝的秘密”
活动初期调查发现,班级中的小部分幼儿对风筝只有感官上的浅显经验。因此,我们对风筝进行探索,引导幼儿从探索中,深入学习风筝的外形特征、结构、原理等。
你们见过的风筝都是什么形状的?
三角形的,蝴蝶形状的风筝,章鱼风筝......
那你们知道风筝是有什么组成的吗?
有棍子,尾巴,绳子,还有布。



风筝的构造分以下四部分;
骨架:支撑整个风筝的架子;
蒙面:承受风力的部分;
提线:风筝和放飞线的连接;
放飞线:牵引风筝升高的线。

01
认识风筝

02
了解风筝结构

风筝“绘”快乐
孩子们决定把美好的东西记录下来,他们有的在小声讨论,有的在思考着自己心目中的风筝,有的已经迫不及待的拿起彩色的画笔,开始精彩的创作了!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感知风筝的结构特征。




孩子们自由配色,运用各种绘画方法(涂色、线描)来装饰风筝。画笔在孩子们的手中舞动起来,将多彩的的春光绘制在风筝上,寄托了我们对明天美好的期望!



我们正在给风筝涂颜色。



用水墨画来画风筝,你们觉得好看吗?

与风筝做游戏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迎着温暖的春风,自由奔跑,开心的放着风筝,这一定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





风筝的样子真多呀,每个小朋友的手里的风筝都不同。我们和风筝一起做游戏。

这些我们自己带风筝,有不同的样子。


我们自己放飞亲手画的风筝,好开心啊!



我们一起相约在幼儿园放风筝。


和好朋友一起放风筝,真好,真开心。


老师的话
回顾整个课程的进行,从接触风筝、了解风筝、设计风筝、制作风筝到放飞风筝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是活动的主体。孩子们讨论怎样让风筝飞上天的奇思妙想给我们惊喜,在制作过程中他们也同样敢于尝试,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风筝的制作。本次课程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在了解风筝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到了实践的快乐。




文字、排版:金海花、潘颖蕾
图片来源:中四班幼儿
审核:杨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