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蕴含着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将二十四节气融入教学,丰富教育活动的同时,从小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对节气文化的探索,感知传统文化带来的无限魅力和惊喜。
那么二十四节气融入课程有哪些实施路径?永嘉县第三幼儿园大一班就选取4个节气,抓住食育这一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接下来跟随着大一班的步伐走进二十四节气,一起来瞧一瞧吧!
霜降,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天节气,此时,天气渐冷、初霜出现,也意味着冬天的来临。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如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等,而且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
这一节气教师可以带领和孩子们体验霜降的习俗,比如吃柿子,南方人认为这样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甚至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谚语,吃不完的柿子还可以做成柿子饼。因此我们以食育系列为主题开展了晒“柿饼”活动。
削柿皮:
活动要开始啦! 孩子们一手拿着柿子,一手拿着削皮刀,用不同的削皮器对柿子进行削皮。
柿子好硬呀!有点难削,好不容易削完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心的笑了。
晒好柿子后,每一天孩子们都会去观察,看看自己的柿饼有没有变化......将柿子定时翻面,确保整个柿子都能晒到太阳。
品柿饼: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孩子们的满心期待之下,好吃的柿饼晒好了!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要品尝一下!
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着无比自豪的喜悦。我们亲手做的柿饼呀!味道太棒棒了!甜甜的,味道超级好!
孩子们和柿子的这次近距离接触,在探索柿子的活动中看到了孩子们的兴趣、专注,看到了发展的痕迹,看到了经验的拓展,看到了自然资源体验中幼儿自发成长的生命力!
教师的思考:
《指南》科学领域的教育要求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孩子们在一次不小心摘下青柿子引发了一系列对青柿子的探秘,在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主动探秘,全身心投入,教师应作为支持者及时抓儿童感兴趣的点。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小雪的习俗大多与饮食相关,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说法。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酱油肉的好时候,趁着天气大好,永嘉三幼大一班结合节气活动设计组织了大班幼儿“腌腊肉”活动。
那么,腊肉是怎么制作的呢?小朋友们对此充满了好奇,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为幼儿创设丰富的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感受生肉的手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涂抹酒、盐、酱油、调料等)获取经验的需要。
孩子们在了解二十四节气小雪来历及习俗后,就腊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积极探讨冬天为什么要腌酱油肉肉?了解了酱油肉腊鱼也属于冬季年货的一种。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酱油肉,也明白了原来腌并不是“用水淹或者煮”,是加入各种调味料以及借助不同的方法才叫做腌制。腌制的过程包括选料、涂抹、腌制、晾晒等。
快看!大一班的小朋友们开始制作酱油肉啦!他们将切好的一块块肉和鸡翅洗一洗,然后将洗好的肉放入腌制的器皿中,接着倒入酱油,也可依据个人口味,加一些其他辅助材料,如生姜、大蒜等。
双手将肉和鸡翅使劲儿捏搓揉,将每块肉更均匀的涂抹上酱油的味道,最后们还需要将酱油肉静静的呆上一些时间。
如果喜欢咸一点的口味,可以放置的更久一点,如果口味偏淡,可以少放一些时间。
小朋友已经把酱肉已经制作好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梓豪说:“要挂起来!”为了让肉更好的接受阳光的沐浴,于是我们将一块块肉用一根根绳子穿起来,鸡翅用绳子绑起来,这样的工序差不多就要完成啦,之后,就要晾晒了。
瞧,小朋友们正在将一块块腌制好的酱油肉和鸡翅,晾晒到了阳台上,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静静的等待着时间一天、两天的过去,第三天,小朋友说:“老师!酱油肉现在什么样了呀?”孩子们带着好奇和期待的表情,于是我们带着他们去看看晾晒在阳台的酱油肉。
终于等到了可以收酱油肉的这一天了!孩子们开心的带着工具小心翼翼的将酱油肉从架子上拿下来,还不忘闻闻手上浓浓的酱香!真的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之后孩子们将一块块酱油肉、一个个鸡翅包装起来,还进行了真空包装,包装好后再放冰箱,这样能保存好久哦!
我们劳动后的果实当然也要学会分享了,孩子们想要给园长妈妈和行政们也尝尝我们晒的酱油肉。
幼儿:
在本次制作腊肉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用视觉观察、身体探知、语言表达感受和输出,获得制作肉经验的累积、知识的建构、问题解决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感受制作腊肉带来的乐趣。让主体落实到幼儿的层面,能真正让孩子体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以及终生受益的学习品质。
教师:
老师本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结合指南精神,不狭隘地在教育技能方面去强化学习,而是放在教育现场。提供制作腊肉的真实食材,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课程模式,让活动真正服务于孩子。
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倾听时间与自然轮转的脚步声,以生命来感受生命,这便是一份专属的、独特的节气教育。
教师: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大雪节气过后气温骤然降低,为防受冻害寒,人们会适量地食用红黏粥保护脾胃。“红黏粥”即为红薯粥。一份承载很多珍贵记忆,暖心又暖胃的粥。大雪节气一到,什么都不用做,待在家中喝粥暖身。
制作“红黏粥”
大雪美食
大一班美食家们出动
一起为自己制作“红黏粥”。
食材准备:
冰糖、枸杞、红枣、红薯、小米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用一次劳动、一次体验共同制作的红黏粥更有烟火气,劳动的果实更香甜,相信暖暖“红黏粥”也会带给我们小朋友们一份回忆,忆苦思甜、甜在心间,愿我们都心怀感恩,感恩生活、感恩时代,爱暖寒冬!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大雪”节气的由来和民间习俗,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
温馨语:
大雪时节气温较低,但天越冷越要多喝水,室内要经常通风,除了白天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之外,室内应注意保湿,在居室内养几盆花草或是购买加湿器,也可以调节室湿度,使居室内保持空气清新。
冬至 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是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也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又被人们称为“数九”“长至节”“亚岁”,而且还有“冬至太如年”的说法,足以见得冬至在古代是多么的隆重,有祭祀、九九消寒等习俗,在饮食上天南地北虽有差异,但文化上是共通的。冬至这天是最讲究仪式感的,游子归家,热腾腾的饭桌上都是家乡的味道。搓汤圆,是我们南方,在冬至节不变的主角,冬至这天孩子可以和长辈一起学习做汤圆,体验传统的中国民俗。
让我们一起重温活动的精彩瞬间吧!
活动中,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制作汤圆的材料,耐心讲解制作方法,细心演示。孩子们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小袖子挽起来,小手洗干净,软软的糯米遇上甜甜的芝麻馅儿,宝贝们开始制作汤圆啦!
煮汤圆:
老师告诉孩子们,煮汤圆的时候要先等水开了,然后再倒入搓好的汤圆,为了防止汤圆粘锅,可以轻轻的用大勺子划两下,等到汤圆浮上来了,再煮上一小会,就可以出锅了。
尝冬至:
下午点心时刻,热气腾腾的汤圆出锅了啦!汤圆是圆圆的,吃到嘴里软软的。汤圆软软的,甜甜的,我们有两种吃法呢。
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个个嘟囔着小嘴巴发出“呼啦呼啦……”的响声,嘴里还不停地说着......
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汤圆的香味和孩子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教室,那股高兴劲儿真是让老师看了都满足、感动!
一颗汤圆,暖入你的心房。
时至冬至,我们不忘传统。